无党派界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5号提案《关于创建两山实践基地体制机制保障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我县两山实践基地创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对我县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必然途径和现实要求。自2019年起,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生态立县”战略为引领,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新目标,全县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探索。今年初,县委政府决定继续开展两山基地创建,修订印发了《绩溪县践行“两山”理念 推进“两山”转化实施意见》,调整了绩溪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研更新充实了我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案例,重新制定了《绩溪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修编了《绩溪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今年“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申报体系发生了变化,第一轮为6月底申报10月份出结果,我局正加快收集整理“两山”创建基础资料,开展“两山”申报资料整理汇编工作,争取第一轮申报成功。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向委员汇报如下:
一、以生态补偿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持续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本底不断夯实
近年来,我县以《绩溪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总纲,充分发挥山青水秀、自然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等优势,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建设和保护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龙川风景名胜区、翚溪省级森林公园和鄣山省级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在重点河道、交通路线两侧加快打造精品绿色生态廊道,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得到巩固与加强。全县林地面积达1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35%,地表水断面达到或优于控制标准,空气质量主要指标一直保持全省领先位次。
通过深入实施绿水工程、蓝天工程、净土工程以及生态文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污水综合处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PPP项目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乡村全面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绩溪样板逐步形成。
二、以实施“四大行动”为纲,创新两山转换实现路径,生态优势逐步体现
一是聚焦开发区提质增效,生态工业集群化。经开区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深入开展高端金属新材料产业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富凯特材等企业实施研发生产项目,产业链不断延伸,新能源汽车、链传动等高端机械零部件产业走向集群化;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聚示范区,做优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形成了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深入实施龙头培育工程,培育了富凯特材、小小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聚焦乡村振兴,生态农业产业化。我县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茶菊飘香·雕刻时光、登源河畔·徽州味道、健康食品·绿色廊道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实施品牌培育行动,成功打造徽菜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了具有绩溪特色的徽菜产业集群;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绿色养生等特色项目;稳妥实施乡村建设,传统古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持续推进,推出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彰显徽风皖韵的美丽乡村。三是聚焦文化兴县,生态旅游全域化。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徽墨之乡等金字招牌转化为旅游品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绩溪糸巷、良安路文旅融合示范片区等项目顺利推进;放空山居等精品民宿群成为旅游新业态;杭临绩高铁、绩溪通用机场等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美丽公路和G233郎家溪至仁里段、S346荆州公路等项目进展迅速,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四是聚焦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城乡一体化。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展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风貌;历史文化名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转运配套设施等城区基础设施、吴家山学校新建、绩溪县公共卫生体系能力提升和城乡公益墓葬区建设等社会服务功能项目,推动生态宜居特色城市建设。各乡镇以文旅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特色化、互补式发展,持续壮大镇域特色经济,结合生态优势打造特色城镇。
三、探索新发展模式,培育“两山”转化典型案例,金山银山初露峥嵘
创建以来,我县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绿色发展样板区与文旅康养目的地为目标,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生态底色,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机制体制,全力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构建了具有绩溪皖南山区县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在全县探索形成了以“‘一二三产’多链协同发力,奏响徽菜产业化发展‘协奏曲’”案例为代表的徽菜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持续释放自然与人文‘绿色福利’”案例为代表的“生态+”模式;以“做‘金山时雨’人文生态好茶,激活产镇融合发展‘绿色引擎’”案例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家朋乡“皖浙天路乡村旅游多点开花,龙川村“共护登源河畔徽州好山水,传统古村落焕发时代‘新生机’”案例为代表的“农文体旅”融合模式;以机制创新“引金融活水‘资’润生态底色,拓宽‘两山’双向转化新通道”的生态金融模式。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安徽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等荣誉称号。
联系人:汪晨露
联系电话:8153342
2023年6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