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利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当前我县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水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防范抵御洪涝灾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美化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本人去年下派到板桥头乡下溪村从事扶贫工作,在那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感觉水利建设对乡村振兴还有一定促进提升空间。俗话说, “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没收在于水”。水是作物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 二、三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构建节水高效的农田灌排体系和配套水利基础设施, 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组成部分,既能增强居住舒适感,又在建设美丽乡村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和支撑作用。与大江大河的防洪建设相比, 小河流仍然是防洪薄弱环节 ,去年的洪水灾害就给全县农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河流治理项目实施标准有待提高。另外与城镇供水安全相比, 农村饮水安全还要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仍存在保障不稳定、水质达标率偏低现象,饮水工程任重而道远。
二、提升我县水利建设的一些建议。
1、妥善协调城市防洪和农村防洪的关系。统筹解决农村防洪设施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的现状,补齐农村防洪减灾的短板。
2、更多注重市场化方式推行农业高效节水。继续发挥政府在高效节水战略、规划、政策、市场监管,激发农业节水的内生动力,防止出现集体只争取不投入、农户只使用不管护的局面。
3、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强水量水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
4、努力推动农村溪流沟塘管护河长制全覆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体系延伸进村、入组,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从源头实现 农村水环境治理好、管理好、保护好, 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给群众带来幸福感、获得感。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
张建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水利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我县扎实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努力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深入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更加注重农村水利和水利建设扶贫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不断提高全县的防洪抗灾能力、供水保障能力和水生态支撑能力,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以水利薄弱环节三年行动方案河道治理项目为统领,整合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投资2亿元,先后对扬之河、登源河、徽水河、戈溪河、龙溪河、桐坑河、金沙河进行防洪治理,治理长度达50公里。投资一千万元,完成8座省计划的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及投资2.4亿元,兴建扬溪源中型水库。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县兴建各类供水工程55处,其中:新建饮水工程26处,改、扩建工程29处,新增解决1374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是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通过实施小农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和“八小工程”等项目,投资1亿元,清淤整治塘坝3860座,渠系改造治理农田面积8.64万亩,巩固提升农田水利设施39个行政村28个灌溉片。
四是高位推动全面推行河长制。在省、市统一部署下,率先推行“河道三长”,在全县河道管理范围,设立县乡村组四级行政河长499名,招募“民间河长”165名,设立“河道警长”106名,并及时出台强化督查考核等8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河长履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长制监管格局。
虽然在“十三五”期间全县水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中小河流治理不完善,堤防达标率不高,部分城镇堤防防洪标准尚未达标;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蓄水工程及供水配套不足,部分乡镇农村饮用水安全还需进一步巩固提升;群众爱河、护河意识不高,部分河道水域还存在脏乱差等管护不到位现象等。
为此,在充分结合现阶段我县水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总基调和总思路,现已编制完成《绩溪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目标是从防洪除涝、供水保障、生态修复、信息化等方面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从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行政事务等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到2025年,全县实现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与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水资源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水生态文明与河湖健康保障格局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河湖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下一步,我县将密切关注国家及省市水利项目投资动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组织实施,助推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县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
绩溪县人民政府
2021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