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公开
 
特邀界:推进皖南游击战争核心区革命文化纪念地

时间:2021/4/14 11:20:48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1261



“皖南事变”之后,党领导的皖南新四军游击队夺取了以绩溪为核心区的皖南游击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以绩溪为中心区的纵横4省40县的苏浙皖赣边区,建立了部队战士近万名、民兵10万余名的革命武装,完成了党在皖南建立“战略支撑”的艰巨任务,如期胜利配合了渡江战役。

皖南游击战争前后9年、计101个月的战斗生涯之中,绩溪的大会山地区、大鄣山地区、小九华地区、横形山地区、王家源地区等革命根据地构成了革命活动的中心区(时称:皖南地委中心区),绩溪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皖南井冈”。在绩溪先后成立的皖南山地中心县委、中共旌绩县委、皖南地委、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等党的领导机关,驻地虽然在绩溪、歙县、旌德、太平、泾县5地之间不断转移,但约有44个月的时间在绩溪战斗生活,占总时间的44%,几近其他4县的总和,绩溪和绩歙边成为地委中心区,领导人民和革命武装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密集围剿、清乡。渡江战役期间,地委直属部队、皖南独立旅有约6000人曾在此集结,接受驻地于余村的皖南地委和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直接指挥。大会山地区包括枫树坞、百坑、戴家坦、水川、上金山、长坞、余村、旺川等村庄和大会山、黄会山、黄高峰、石洞湾、黄石崖等山地,小九华地区包括荆州、和阳、家朋等处部分村落和山地,大鄣山地区包括逍遥、大鄣、伏岭、胡家等处部分村落和山地,以及在此繁衍生息的人民,成为皖南游击战争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根基和土壤,为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和游击队“单独坚持皖南阵地、长期坚持艰苦斗争”做出了巨大支持和牺牲奉献,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和不朽精神。其中,“山棚精神”——即:服从全国革命大局、单独坚持皖南阵地、深深扎根人民群众、长期坚持艰苦斗争精神,是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共产党人革命为了人民、革命依靠人民的初心使命。皖南游击战争纪念地和所承载的革命文化,具有启迪思想、锤炼党性、教育群众、培养后人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功能。

因此建议:

1、统筹规划“皖南井冈”(包括大会山、小九华、大鄣山、横形山、王家源等地区)革命文化资源,以全面布局、重点推动、典型引路的方式,创造条件开发建设革命纪念地体系(群落)。

2、重点建设或提升革命历史设施:余村兵工厂和皖南部队渡江战役指挥部纪念地,皖南地委、苏浙皖赣边区司令部驻地纪念地(在金坑、上金山、旺川、枫树坞、社屋坑、水川、余村等地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点),小九华皖南首个抗日民主革命政权和皖浙边革命根据地纪念地,大鄣山或坦头战地医院纪念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部队成立和祝山整编纪念地,旺川皖南部队独立旅成立纪念地等。


3、重点扶持构建或升级改造模范村民组(包括百坑、枫树坞、戴家坦)、余村村民组、旺川村民组、祝山村民组、大鄣村民组等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模范村民组和大鄣村民组,当地的自然村落曾经是皖南游击战争中最可靠、最重要的革命堡垒,但交通瓶颈和革命文化设施建设却制约了当地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更需研究政策给予重点扶持。

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4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特邀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皖南游击战争核心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建设与提升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绩溪县为皖南红色革命斗争核心区,红色资源具有体量大、品质高、分布广的特点。2019年,被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红色旅游带动效应日益显现,革命文化事业呈良好发展态势。

一、绩溪县红色资源概况  

绩溪县红色资源总计32处,其中革命文物13处。32处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15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0处,烈士墓5处,纪念设施2处。

二、多措并举,加强革命文化纪念地建设与提升

当前我县正以“美丽中国先行区、绿色发展样板区、文旅康养目的地”为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建设“全域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美丽幸福绩溪”。新形势新任务对革命纪念地的建设与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县将集多部门合力,着重开展以下3个方


面的工作:

(一)完善体系,健全机制

    继续加大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的推进力度和相关著作的编撰力度,深挖红色历史脉络,多点成面,形成具有绩溪地方特色的红色革命斗争史体系。严把政治关、史实关,加强各类红色资源展陈及旅游活动文字类资料的审查力度,开展红色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求严谨准确地讲好“绩溪红色故事”。结合绩溪本地红色资源的特点及保护要求,研究制定《绩溪县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提出“建立由党史研究部门、民政部门、文物部门及乡镇联合参与的红色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全县红色资源保护及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在现行编撰中的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中,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作为单独命题列入其中,提升相关规划编制水平,统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旅游开发等工作协调并进。

(二)以业态融合为切入点,提升市场主体参与红色旅游积极性

推进“红、古、绿”三色融合,打造绩溪旅游业新的增长动能。对景区经营者参与景区内或周边红色旅游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红色旅游涉及的用地、用水、用电问题落实差别化政策。借助绩溪生态旅游、人文旅游的优势,带动红色旅游业与其他旅游业态深度融合,培植打造一批富有本土特色的红色旅游经典项目。建立健全跨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机制,学习借鉴周边县市的红色旅游开发经验,加快绩溪红色旅游发展。

(三)靶向分类,扎实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根据全县红色资源的保存状态、历史价值、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条件,按照“抢救一批、保护一批、开放一批”的科学性处置方案,分类分步推进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

1.抢救。对于保存状况较差的红色资源,如位于伏岭镇永来村的蓝天凹战壕遗址,相关部门将利用三维扫描、现场拍摄、航拍测绘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影像资料的搜集整理。

2.保护。对于保存状况一般的红色资源,如位于板桥头乡霞潭村的旌绩县委旧址,相关部门及时设立安全风险提示牌,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完成修缮后对外开放。同时,以传统村落保护、村容村貌整治等为切入口,重点完善模范村民组的基础设施条件,保护红色资源周边的现代人文人居环境。

3.开放。对于保存状况较好的红色资源,如伏岭镇德锦村的中共绩溪县委旧址,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展陈布置并创新展陈宣传方式。以实物、展板结合VR、视频号、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生动的红色文化氛围。 

 

联系人:胡文华

联系电话:0563-8155965

 

        2021年6月30日


    

 

Copyright 2021-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绩溪县委员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15482号
皖公网安备 34182402000136号 技术支持:亿家网络  通信地址:绩溪县华阳镇龙川大道号行政办公中心 邮编:245300 联系电话:0563-8162095 传真:0563-8162095
代理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北京新网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